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旅游局、林业局向世界推出的35张旅游“王牌”之一和国家级森林公园。同时也是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早在东汉时期五台山就有佛寺建筑,迄今这里仍保存着唐代以来历代寺庙建筑47座;五台山又是国内唯一的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并存一山,共同讲经说法的道场。但对于它作为避暑胜地—清凉世界却知之甚少,每当华北地区热浪滚滚,五台山台怀镇的最高气温却只有28℃,最低气温在15—18℃之间,可谓凉爽之极,宜人之极。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五台山顾名思义,由五个台顶组成。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这五个台顶,五个山峰,平均海拔高度在3000米左右。其中,以北台为最高,海拔高度3058米,被称为华北屋脊,是华北地区最高的山峰。甚至有“站在中台顶,伸手摸星星”的说法。五台山的绿色植被,把五个台顶围裹起来。站在任何一个台顶上,都会有黛色参天的感觉。
五个台顶全被清凉所笼罩。这些台顶中,蕴藏着万年不化的坚冰,台顶年平均气温为零下2℃,极端最高气温也只有20℃,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4.8℃,七月份最热时,平均气温为9.5℃。
据《清凉山志》载:“以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炎暑,故曰清凉。五峰耸出,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这里气候寒冷,每年农历四月解冰,农历九月积雪,盛夏季节,绿草红花伴随台顶千年不化的坚冰,气候凉爽,尤其是农历六、七月间,别处三伏骄阳,燥热难耐,而五台山却山高气爽,清凉宜人,清风徐徐,拂人面颊,有时天上飘过几片白云,地上就洒一阵碎雨,复又阳光灿烂,满目清新,盛夏白昼,气温适中,早晚还略有些凉意。此等景象,别处少有,让人称心惬意,留连忘返。金代诗人元好问有诗赞曰:“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为此,五台山又名清凉山,这里还有一个流传了千百年的传说。
相传,很早以前的五台山叫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耕作。当时在此传教的文殊菩萨决心要改变这里的气候,普渡众生。他听说东海龙王处有一块歇龙石,清凉无比。于是便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文殊菩萨被巡海夜叉领进龙宫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青龙每天到外布雨归来,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拿去,青龙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无奈,这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为了造福于人间,特来求援的。老龙王见他态度如此恳切,实在难以拒绝,便勉强答应说:“顽石不轻,无人相帮,大师能拿得动就拿走吧!”文殊菩萨听到此话,走到清凉石跟前,口念咒语,手指轻点着石头,清凉石立刻变成了弹丸。他把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文殊菩萨立即从袖中将清凉石安放在中台南面一条长达40里的山沟里,五峰山顿时变成清凉宜人、百草竞发的天然牧场了。从此,那条山沟被命名为清凉谷,清凉谷里修了一座庙,名曰清凉寺,五峰山也随着改为清凉山了。现在五台山瓦厂村东北的清凉寺院内的那块长5米、宽近3米、厚2米、围15米多的大石头传说就是当年文殊菩萨从东海化缘得来的那块清凉石。
清凉世界,2017年8月11-13日,柳泉户外与你相约五台山深度三日游。。。。。。
【活动日期】2017年8月11-13日(周五-日)
【集合时间】8月11日(周五)
博山集合点:5:00博山环球-5:15昆仑政通
淄川集合点:5:30福临门大酒店-5:40体育场门口-5:45锦绣花园
张店集合点:6:15博物馆西门
【活动强度】休闲强度
【活动地点】五台山三日深度游
【交通方式】空调旅游大巴、一人一正座、20人成行
【出行费用】360元
【费用包含】
1、车费:交通车费、空调旅游大巴、一人一正座。
2、住宿:标准间或三人间,空调、席梦思床、独立卫生间、有线电视、热水冲凉、干净卫生;
3、餐:一正餐:五荤五素、山西特色刀削面、馒头、米饭,一早餐。
4、保险:30万太平洋旅游意外险。
【费用不含】五台山进山费:
【1】成人145元/人;【2】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免票;年满60周(含60周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免票。【3】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残疾人凭合法有效证件免票。【4】6周岁——18周岁的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合法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无学生证的小学生、初中生可出示身份证或户口本):70元。
【报名方式】【1】论坛内跟帖报名【2】电话报名:总店0533-7892011,东关店7892022【3】发短信报名:短信平台13034514749【4】微信报名:微信公众号zblqhw 【5】店里报名:新星超市东关影院店广场东侧“柳泉户外”报名格式(网名+人数+上车地点+联系方式)【6】线路咨询:呐喊15964480164,白水18653349086
【行程安排】
D1:早指定地点集合乘车赴台怀镇,约下午14:30到达,购票进入景区。第一站:游览白云寺,该寺周围群山环抱,涓水潺流,风光秀丽,景色怡人,西南遥望圣地佛母洞,是从东中进入五台山风景区处的必经之地。该寺大殿内主要供奉的是想享誉全国的高17米的千手千眼佛像;就连所供奉的罗汉尊者塑像,其高度也是全山寺公有独一无二的;第二站:三世章嘉活佛修行地以及顺治出家所在寺庙——镇海寺,镇海寺在五台山应该是最清朗幽深的一座寺院了,其四周林木参天,枝柯纠缠,尤以松树为最,加之它被建造在险峻陡峭的石山突嘴上,便将深山古刹的韵味全然展现了出来。连接寺院的是一条在林间时隐时现的,由石头铺设的小道。此小道沿着缓慢的长坡蜿蜒而上,在寺院右侧一个九十度急转,再“游走”一段距离,才是寺院正门。寺院与蜿蜒的小道连接在一起,极似一条游龙,镇海寺是龙首,小道便是龙身,参天树木等便是爪子鳞甲了。寺门前有石狮,威武但不凶残,似乎受到了佛的警示和熏陶。还有一根与苍松争高的幡杆,矗立在门前,只是它的生命和象征意义需要人的想象和慧根去领悟,而满眼吸收了天地之精气的树木,生命力极为强盛,只见它们恣肆纵横,错落相迭,繁茂浓密,高耸入云,生生地将幡杆的气势给压了下去。镇海寺内殿堂不少,与五台山其他寺庙差别不大。最让游客好奇的,是康熙的老爹顺治皇帝曾经在此出家修行,待了不短的时间。顺治剃度出家,震惊天下,后人明白或不明白究竟的,都为之唏嘘嗟呀。第三站:登大智路1080级台阶游览小朝台——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据说,乾隆来五台山,屡次欲凳台顶进香拜佛,皆被风雨所阻,乾隆对黛螺顶的青和尚说:“五年后我再来时,既要登台顶,还要拜五方文殊,你替我办这件事。”到了第五年,青去果然想出办法:模仿五个台顶的五方丈文殊,即东台顶的聪明文殊、西台顶的狮子吼文殊、南台顶的智慧文殊、北台顶的无垢文殊、中台顶的孺童文殊,合塑于黛螺顶的正殿(所以此殿又称五文殊殿),登黛螺顶等于登五个台顶,进正殿朝拜等于朝拜五个台顶的五方文殊。乾隆于五十一年(1786)三月来此殿进香,朝拜五方文殊并亲笔题诗,刻在黛螺顶碑记的背后,此后,朝山僧侣到此寺正殿参拜,即可代替朝谒五座台顶,省去许多路程。但也有区别,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俗有“不登黛螺顶,不算台山客”之说。 住:台怀镇或周边。含晚餐。
D2:全天自由活动,推荐方案两个:A线:包车大朝台可以朝拜北台、中台、东台、南台、中台;B线观音洞--佛母洞--清凉寺深度祈福。含早餐。
D3:早游览烧香许愿最灵验的寺庙——五爷庙,登五台山藏传佛教寺庙的领袖寺——菩萨顶;赫赫有名最大的的显通寺,游览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之塔院寺;文殊菩萨的祖庭所在地——殊像寺 ;中午在台怀镇吃一碗真宗的山西刀削面、选一个超市够一点当地的特产五台山台蘑醬、山西老陈醋、五台山八年陈酿,赠送每人一桶龙泉水:龙泉是拥有号称“华北第一雕”石牌坊的五台山龙泉寺下边的一眼泉。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王维的“明月松江照,清泉石上流”用在这里是再恰当不过了。相传是被文殊菩萨镇于此地的龙嘴里吐出的琼浆玉液。有诗《快饮龙泉水》曰:正是炎炎六月天,汗流遍体口枯干。幸得快饮龙泉水,沁骨清心蜜样甜。午餐后返程,约晚上8点左右到达淄博。
【地点简介】【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地区五台县,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为国内外洲人所向往。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最高海拔达3058米。这里,峰峦连绵,山岳交错,形如虎踞,势如龙蟠,总面积为2837平方公里。五台山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五台山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即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山峦层叠、沟壑纵横、谷河漫流、林木耸翠,盆地与山峦交错,形成一处色彩鲜明、气候凉爽、适宜人们浏览和避暑的风光宝地。 五台山风光如画,奇特的峰崖、森严挺拔的古松劲柏、弥漫沉浮的云山雾海金碧辉煌的殿宇楼台构建成一派锦绣天地。据《清凉山志》记载:“周穆王时,已有声教及此。清凉山者,曼殊所居,穆王于中,造庙祀之”。东汉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汉明帝曾派使臣往天竺取经,使臣回国,在洛阳建白寺。翌年,在五台山建寺。相传台怀镇西侧山峰,与古印度灵鹫山相似,因此五台山的这座新建寺庙,就被命名为大孚灵鹫寺,现称显通寺。此后,经北魏、北齐、隋、唐直至清末,五台山的寺庙建筑广建群居,台内台外,寺庙林立,建筑辉煌壮丽,成为我国很有影响的佛教圣地。目前,五台山现存寺庙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有著名的显通寺、塔院寺、罗睺寺、万佛阁、菩萨顶等。这里壮丽的建筑物,精美的雕刻,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古迹,重新放出特有的光辉,成为中外宾客的旅游胜地。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永平十一年,摄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于当时五台山是道教根据地,他二人颇受排挤,因此奏知汉明帝。汉朝廷为辨别佛教与道教的优劣高下,让僧人与道士表演、说明、验证,因此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在今西安焚经台)。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完好如初,故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
台内山多地广,河流纵横,何处适合建寺?《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牟尼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佛“舍利”,此外,营坊村这座山的山势奇伟,气象非凡,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处)相似。由于这三种原因,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0 留言